5月23日,河北新东方烹饪技工学校学术交流中心迎来了一场意义深远的科技周心理科普活动——"心理赋能,助力和谐校园建设"。活动汇聚区科协领导、心理学专家、高校学者及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心理健康对校园建设的推动作用,为师生带来一场心理知识的科普盛宴。
聚焦心理健康,共筑和谐校园
活动伊始,河北新东方徐永记校长致欢迎辞。他强调,心理健康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石,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面对新时代学生心理发展的新特点,学校通过完善心理辅导机制、开设课程、举办主题活动等方式,持续构建心理育人体系。徐校长表示,此次活动是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重要契机,希望师生把握机会,将心理赋能融入校园建设的全过程。
栾城区科协党组书记、主席白智贤随后发表讲话,从科协视角阐释心理科普的社会意义。他指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校园课题,更是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环节,期待通过多方协作,推动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碰撞
石家庄市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郝志英以生动案例为切入点,剖析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她提出,"心理赋能"需从建立支持系统、培养抗压能力入手,引导学生正视自身"不完美",通过自我成长应对挑战。
河北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硕士生导师牧新义教授则聚焦校园场景,分享心理调适与职业发展的关联。他强调,健康的生活作息、有效的沟通技巧和创新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的关键,并呼吁教育者以"理解、接纳、关爱"为原则,营造积极的心理文化氛围。两位专家的讲解兼具学术深度与现实指导性,赢得现场热烈反响。
健康生活与心理赋能的跨界融合
活动还邀请栾城本地两家健康食品领域协会代表参与。钊顺林下养殖协会主管陈国霞、彩色麦产业协会主管张晓倩分别登台,分享健康饮食与心理健康的关联。她们表示,科学饮食是心理调适的基础,未来将加强与学校的合作,探索"食育+心育"的创新模式,为师生提供身心双重健康支持。
以心理赋能驱动全面发展
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本次科普周通过领导寄语、专家授课、校企对话等形式,系统传递了心理健康知识,深化了师生对"心理赋能"的理解。正如徐永记校长所言,和谐校园建设需要"德技并修"的人才培养理念,既要锤炼技能,也要培育健康心灵。未来,河北新东方将持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科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心理育人体系,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心"动力。活动结束后,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行动,共同营造理解包容、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